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2018-08-16   来源:目标

时间:xxxx年4月29日(星期三) 地点:xxx

教学课题:《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二)》

分工:xxxx 教学目标

xxxx 教的活动

xxxx 学的活动

林晗 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分解目标:

1、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

2、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究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3、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剧变中的历史作用。

注意:

目标依据:

1、孙中山是伟大的人物,学生要了解孙中山的一生,掌握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对其进行评价。

2、通过孙中山的一生经历以及坚持不懈的革命历程,从中来感受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维护共和的革命精神。

3、孙中山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许多名人对其有极高的评价,学生要认识到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目标是否清晰:清晰,明确指出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且在选修中最重要是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感受历史精神,在目标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是否适合学情:适合。

经过高一学年新课程的浸染,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理解新课程的内涵。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比较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的学习方法,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心得体会,历史的主体是人,众多历史任务中的精英无疑是最吸引人们的历史元素。对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比较缺乏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而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注重要求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认识中外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需要学生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学会历史人物评说的基本方法,并在评说的过程中感知历史人物的品格魅力。而且在本节课教师设计和学生参与中也极好的体现了教学目标。

教的活动(方式、内容):

这一节课是为了贯彻徐州地区“学讲计划”,最重要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多以教师展示材料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回答为主。从整体上看,吴敏老师的课堂教学分为两个环节展开,一是孙中山伟大的一生,二是孙中山伟大的精神,而介绍伟大的一生分成了争取共和、维护共和和伟大转变这三个阶段。

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思想史的内容,提出20世纪我国最伟大的三个人物是谁?以此来导入新课学习孙中山的一生以及精神,这是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能够直接回答。

之后让学生来回答课前填写的学案中的孙中山大事记这个表格,对其一生有大致的了解,这是对必修知识的一个检测。然后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伟大的一生,这一环节分为三个部分:争取共和、维护共和和伟大转折。在争取共和这一部分教师先展示几幅有关的图片,如兴中会、同盟会等,提出问题:概括“争取共和”的斗争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之后展示史料和图片,提出问题:辛亥革命的影响有哪些?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方面来回答,这是学生在必修中已经学习过并且熟练掌握的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能够直接得出答案。

在维护共和部分,教师先简略概括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提出问题: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按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派代表来回答。之后进入伟大转变这一部分内容,首先来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之后教师展示了三则材料,提出问题:孙中山思想为什么会发生转变呢?指导学生结合必修中所学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

接下去是第二个环节:伟大的精神,在学习历史人物选修的知识,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和感受他们的精神,这一部分应该是重点内容。首先让学生听孙中山的临终遗言,感悟他的伟大精神,然后教师朗读名人对孙中山的评价,提出问题:孙中山具有怎样的精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名言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归纳孙中山具有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百折不挠、天下为公的伟大精神。之后提出探究问题: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对孙中山的历史评价展开了讨论。大家把孙中山的功绩同外国的历史名人作了类比,有人说孙中山好比罗伯斯庇尔,也有人说孙中山类似华盛顿,还有人说孙中山就像卢梭。请回答: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每小组把本组的观点和答案写在白板上,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派代表在讲台上解说。从思想上认为与卢梭相似,都主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从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认为与华盛顿相似,但是没有小组讨论认为与罗伯斯庇尔相似。学生把所学知识加以横向联系,掌握了对孙中山的历史评价,并很好地与其他人物进行了比较。然后教师归纳总结从精神遗产、功绩和局限三个方面来评价孙中山。

课堂最后教师选取《天下为公》这首歌曲让学生进行欣赏,进行情感升华,感受孙中山的伟大精神。

本节课时间控制在42分钟左右,整体十分紧凑,总体时间掌握较好,这节课重点应该是孙中山的伟大转变以及孙中山伟大的精神和对他的评价,但是吴敏老师在时间分配上,在新课导入中花2分钟比较合理,但在第一环节争取共和这一部分尤其是指导学生回答辛亥革命的影响这个问题时花费的时间过长,约占用10分钟,而在讲解伟大转变这一部分是只提出为什么会转变这个问题,这一部分只占6分钟。总体上看第一环节占了24分钟,而第二环节只占用了18分钟,从时间分配上并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

在环节设计上是非常清晰明了的,能够很好地掌握一节课的脉络,在过渡方面有些用问题过度,如为什么会出现转变呢因为伟大转变以及一句话带过:学习完了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再来学习一下他的伟大精神,比较简单过渡比较快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有些生硬。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情景复现法,通过图片、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中去,感受孙中山的精神。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史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史料以及设计大量问题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答案。在重难点问题上,重难点运用了史料分析、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方法来突破,但是在时间分配上不是很合理,对于重点基本做到了精讲细讲,但是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比如辛亥革命的影响这部分应该少讲、略讲。并且在整堂课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对课堂的参与度高,让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重点讲解对他的评价和感受他的精神,很好地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特性,研究人物的一生,对人物的评价。

学的活动(方式、内容):

这节历史课的听者是高二的学生,共有34人,分为6组(座位按小组围坐),每小组4——7人。这节历史课中学生的活动主要有阅读、聆听、观看、交流、探究、展示、练习等。

主要分为如下步骤:

(一):学生课前自行阅读教材并填写老师发下的学案,并积极回应老师,完成学案内容。

(二):学生观看课件ppt上的有关社会风俗方面的图片,在老师的提问下共同回答老师提出的“辛亥革命在社会风俗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通过观看ppt上孙中山争取共和的图片,然后进入思考阶段,老师继而进行点名提问。

(三):通过阅读ppt上老师展示的史料,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回答问题。

(四):在探究环节,共有两个探究问题: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思考,讨论结束后派代表来发言。

2、有人说孙中山好比罗伯斯庇尔,也有人说孙中山类似华盛顿,还有人说孙中山就像卢梭。请回答: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学生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每小组把本组的观点和答案写在白板上,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派代表在讲台上解说。

(五):在展示方面,一是展示白板,二是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旧三民主义作比较,其他同学则在下面把三民主义的内容填写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这也是课堂练习的一部分,及时地回顾必修中的基础知识。

(六):学生聆听了孙中山的临终遗言的音频,从中感悟孙中山的伟大精神,并且通过老师朗读名人对孙中山的评价,学生从中感悟孙中山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课堂最后学生欣赏《天下为公》这首歌曲,进行情感升华。

(七):学生在课后主动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作为课后延伸进行巩固思考。

总结:

课堂上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是密切配合的,比如课堂上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合作交流探究问题。这节课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学生对于简单的问题能直接回答,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能够经过小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指导得出答案,并且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比较准确、全面,说明对于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良好。本节课有16位同学直接进行作答,约占人数一半,剩下的同学在共同回答或小组讨论中表现活跃,整堂课气氛活跃,表现出了对这节课的浓厚兴趣。

在本节课中极好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例如在探讨辛亥革命的影响时,教师提供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习俗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回答,而且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小组讨论、白板作答,充分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比较符合现在徐州正在推行的“学讲课堂”。

学会了什么(教学效果):

由于该课讲的是选修内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许多内容在必修中就已经涉及到,所以该课主要就人物方面加以评价,突出人物的重点。虽然课后听课的老师提出了意见,表示该课中所讲的必修内容还是占太多比例,但就选修内容而言,教学效果还是明显的,学生主要学到了以下几点:

1、孙中山革命斗争大事年表

2、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3、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也就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4、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评价手段:

以思考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或者以提问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思考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评价结果:经过小组讨论,一个小组发言给出了他们所讨论的答案。

1、没有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组织比较涣散,没有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3、依靠军阀,没有自己的独立武装;

4、反动势力强大;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加以概括总结给出了答案,基本上答对了要点。

(二):老师提出问题,孙中山的思想问什么会发生转变。

评价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给出答案

1、五四运动的影响;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4、一系列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

(三):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对孙中山的历史评价展开了讨论。大家把孙中山的功绩同外国的历史名人作了类比,有人说孙中山好比罗伯斯庇尔,也有人说孙中山类似华盛顿,还有人说孙中山就像卢梭。请回答: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该题同样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并将自己组的答案写在白板上上台展示解说。

评价结果:第一小组的观点认为孙中山像卢梭,他么主要从两者的思想相似处着手,认为两者都主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第二小组的观点是孙中山类似华盛顿,该组列举了比较多的相似之处。

1、他们都为民族而斗争,一个发动了辛亥革命,一个发动美国独立战争;

2、他们都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都不贪恋权位;

4、都颁布了宪法,一个是美国宪法,一个是临时约法;

学生把所学知识加以横向联系,掌握了对孙中山的历史评价,并很好地与其他人物进行了比较。

(四):老师通过展示孙中山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引出问题孙中山有哪些革命精神?

评价结果:学生们经过思考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有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爱国主义、愈挫愈勇等等,可见他们基本掌握了孙中山的精神。

根据以上的总结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从他们的思考后给出的答案来看学生还是较好地掌握了课标所要求的内容的。

收获与反思:

在这一次的见习中,我们对于整一节课基本的上课流程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并且从准教师的角度来观察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我们以后的见习和工作有极大地帮助,以下是我们小组在本次见习中的一些感悟和认为这节课不足的地方:

1、这一节课是要贯彻徐州地区的“学讲课堂”这个计划,吴敏老师在设计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清晰、合理,符合高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在教学环节中,老师大量地使用图片、音乐、史料、提问来指导学生深入课堂,设计得有浅有深,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如果说要突出“学讲计划”,那么学生的活动应该更加突出,例如最后名人对孙中山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来读,或者采用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你最喜欢那一句名言?为什么?这样既更能突出学生的活动,而且比教师自己朗读更有趣味,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从整一节课来看,教学环节十分紧凑,从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和伟大的精神两个方面来讲解本节课内容,逻辑密切,条理很清晰,形成一个整体。但是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对于重点、难点的内容时间应该分配更多,例如开始的孙中山大事记表格可以进行删减,而且对于必修中学习过的内容,比如辛亥革命的影响这些学生已经掌握得知识不用过多的关注和重点讲解,可以少讲带过,或者可以利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检测,既节省时间又能从检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而且在让学生进行分析史料,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并且最好一开始就不要用红字标出关键词,让学生自主地归纳材料的观点,如若有回答不出的则再亮出红字教师来进行提醒,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3、新课导入要新颖,这节课的导入过于老套,没有什么趣味性。可以用图片、诗句、名言、视频等来进行导入新课,导入要新颖、与教材相符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开始时就要使学生眼前一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整一节课营造良好的氛围。

4、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就需要课堂拥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学习过的或者课本上能够直接找出答案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课前或者课上自主概括,深入讨论一些重难点知识,并且最好引入一些课外知识,进行问题探究,更好地和学生未来的高校学习能够接轨,比如让学生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在海峡两岸都对孙中山的评价都如此之高?这些问题来拓宽学生的思维。而且引入一些孙中山的名人趣事更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中学生并不能高度集中,在课堂前15分钟要解决一部分重难点知识,之后学生会感到疲劳,那就讲一些小故事既能感受人物精神又能调动积极性,之后再来讲解其他知识,这样分配可能更加合理。

5、在这节课中缺少课堂小结这一块的内容,并且缺少检测的内容,在新课结束以后应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及重难点做一个归纳和总结,这个时候板书就体现它的重要性了,板书比较灵活而且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看出这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重难点是什么,吴老师并没有进行板书是这节课缺憾的一点。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进行课堂检测,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巩固基础知识。

6、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不能只依靠ppt和图片材料来感染同学,最重要的是需要自己投入进去,在感受人物精神时自己要先投入才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情饱满,并且要有抑扬顿挫,对于重难点知识不仅可以从时间分配和ppt来体现,更要从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http://m.hmyp365.com/htzw/77828/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有关毅力的排比句精选

目标

目标的排比句

目标

是和也是怎么造句

目标

百发百中的近义词及造句

目标

用咫尺天涯造句

目标

野心勃勃造句大全

目标

关于目标的排比句

目标

成语画龙点睛造句

目标

形容目标的排比句

目标

有关坚持的14句排比句

目标